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一战的前兆与预演.2
前文提到,1913年5月30号,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伦敦条约》,结束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两天后塞尔维亚与希腊签订《萨洛尼卡条约》,组成反保加利亚同盟,数日后罗马尼亚也加入了反保同盟。6月16日,保加利亚在得到奥匈帝国的保证后不宣而战,突袭塞尔维亚与希腊,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巴尔干战争前后地图对比
事实证明,保加利亚则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对手不堪一击,战事后来的发展证明,这个错误是致命的。对于保加利亚的突袭,塞尔维亚则早有准备,经过短暂的混乱后,塞尔维亚将战线稳定下来,门的内格罗也加入进来支援塞尔维亚。在当时,奥匈帝国大力支持保加利亚已不是什么秘密,而奥匈帝国的背后则是德意志帝国,也就是说,同盟国集团都在支持保加利亚。前文提到过,塞尔维亚与门的内格罗的靠山是沙俄,希腊的靠山是英国,北面的罗马尼亚则与法国关系密切,也就是说新的反对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同盟背后,是协约国势力。因此,北凌认为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就是一战的预演。
战争从一开始就偏离了保加利亚的作战方案,作为最大的假想敌,塞尔维亚承受了保加利亚的雷霆一击,但保加利亚不但未能快速击败塞尔维亚,反而陷入了与塞尔维亚的阵地战中,塞尔维亚在黑山的支持下将战线稳定下来,双方互有胜负。与一年后的一战西线非常类似,德国未能打破法国战壕,不能快速获得胜利就意味着战败,现在的保加利亚面对同样的困境,不能速胜就是失败。可以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在这时就已经注定了。
保加利亚沙皇斐迪南一世
在南线,保加利亚突袭希腊,计划快速击败希腊,并攻占以萨洛尼卡为中心的滨海马其顿地区,希腊也早有准备并严阵以待。前面几篇文章提到过,希腊是地中海地区的海军强国,向来不以陆军出名,虽然在不久之前的约阿尼纳战役中表现出色,但在有小普鲁士之称的保加利亚看来,仍然是一支随时可以推倒的小角色。因此,保加利亚仅仅动用约五分之一的部队来进攻希腊,然而希腊自二十世纪开始的军事改革被保加利亚忽视了,希腊陆军早非吴下阿蒙;保加利亚陆军轻敌冒进,遭到希腊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随即遭到希腊的反击并败退回国内,6月19日,希腊发动全线进攻,攻入保加利亚本土。数日内攻守形势完全逆转,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一大奇观。
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
7月初,保希双方在保加利亚的基尔基斯要塞展开决战。保加利亚依仗配置重机枪的战壕给希腊造成惨重的伤亡,但基尔基斯要塞还是被希腊攻占,保加利亚西南方向主力被击溃,造成一连串的反应。如果说与塞尔维亚进入战壕阵地战意味着保加利亚将最终战败,那么基尔基斯战役的失败则代表着失败已进入倒计时。其余邻国也虎视眈眈,希望从保加利亚身上割下一块肉来。
塞尔维亚国王彼得一世
保加利亚各条战线均未能取得胜利,且机动兵力已基本消耗殆尽,希腊攻入保加利亚本土并击溃主力,这给了奥斯曼一个机会,前文提到过,《伦敦条约》将除了伊斯坦布尔与达达尼尔半岛外的奥斯曼领土都割让给巴尔干各国,保加利亚则是其中最大受益者,包括前首都埃迪尔内的广大地区也被保加利亚攻占,可以随时威胁伊斯坦布尔。为收复失地,奥斯曼帝国于1913年7月16日进攻保加利亚并于不久后收复包括埃迪尔内在内的东色雷斯地区。
到此时保加利亚的所有邻国中只有北方的罗马尼亚还未大规模进攻。两国的争议主要在于南多布罗加地区,前面关于罗马尼亚版图变迁的文章也有提到过,1878年,罗马尼亚获得独立并得到罗马尼亚人占主体的北多布罗加。而南多布罗加的居民大部分是保加利亚人,两国关于南、北多布罗加边界早已争论多年,罗马尼亚一直觊觎南多布罗加地区,只是慑于保加利亚的强大武力,并未采取实际行动。此时罗马尼亚要求保加利亚割让南多布罗加,以补偿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罗马尼亚的“善意中立”,这一要求自然遭到拒绝。
门的内哥罗国王尼古拉一世
此时的保加利亚,60万军力已用至极限,陆军主力正在西线与塞尔维亚+门的内格罗对峙,南方的一部分主力正在应对希腊的进攻,节节败退;东方的奥斯曼帝国长驱直入,攻占东色雷斯。看准时机后,罗马尼亚发动大规模进攻,保加利亚毫无抵抗能力,至7月下旬,罗马尼亚已深入保加利亚,兵锋直指保加利亚首都兵临索菲亚!
而这时,保加利亚心心念念的外援—奥匈帝国却选择了沉默。开战前做出的保证保加利亚安全,甚至不惜参战,这时却毁约了;究其原因,还是当时的巴尔干对各个大国来说,实在是太敏感了,一旦奥匈帝国参战,必然会进攻塞尔维亚与罗马尼亚,而这又必然会引起沙俄的武装干涉,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势必提前爆发,而同盟国的老大德意志帝国尚未完全做好准备,因而坚决反对奥匈帝国直接参战。德国反对,奥匈帝国只得作罢,坐看保加利亚陷入绝境。
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
7月底,罗马尼亚陆军兵临索菲亚城下,29日,保加利亚国王费迪南一世被迫求和,经过数日的谈判,8月10日,保加利亚同新巴尔干同盟(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格罗、罗马尼亚)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如下:瓦尔达尔马其顿并入塞尔维亚,领土与国力暴涨,希腊吞并完整的滨海马其顿与西色雷斯,人口翻了一番、罗马尼亚合并南多布罗加。9月29日,保加利亚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伊斯坦布尔条约》,将奥斯曼帝国攻占的东色雷斯地区割让给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五世
自1913年6月16日保加利亚突袭塞尔维亚与希腊开始,至1913年8月10《布加勒斯特和约》的签订,历时一个多月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正式结束。保加利亚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获得战利品损失大半,爱琴海的海岸线被割让超过三分之二,仅仅保留中色雷斯,马其顿地区也仅仅获得了东北一角的皮林马其顿。
保加利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被割地,国王费迪南一世威望大跌,国内群情激愤,仇视各个邻国。前文有提到,保加利亚的邻国除奥斯曼帝国外都和协约国有亲密关系,于是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集团,寄希望于德奥的胜利来实现大保加利亚计划。而这一天,将会很快到来!